經常駕駛汽車的朋友都知道,在同一條道路上,夜間駕駛車輛一般要比白天的車速要慢一些。然而我們經常見到,有些司機因為看到夜晚的路上車輛少,因此駕駛速度反而加快,這樣就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。所以有經驗的駕駛者,夜間駕駛車輛的速度都會放慢,不怕一萬就怕萬一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那么,相比于白天駕駛,夜間駕駛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?
首先是能見度。在白天駕駛汽車與在夜晚駕駛是完全不同的,盡管我們認為在城市道路中,夜晚的路燈也足夠明亮,但是與白天的日光相比,夜晚的路燈顯得捉襟見肘。在陽光的照射下,白天的能見度非常高,即使是在陰天或者雨天,太陽光也會以散射的方式,照亮我們的道路。但是晚上的燈光或者月光的光照強度非常弱,即使勉強能看到前面的車輛,但是在車速較快的情況下,很可能就突然不注意,出現意外事故。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,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降低駕駛速度,讓我們的視線有所察覺,避免出現意外情況。
其次是夜間道路死角多。本來小汽車在白天的時候就有很多死角,比如擋風玻璃的兩根柱子,還有車輛的后方。在白天的時候,我們可以通過轉動身體,以觀察到這些死角。如果到了晚上,即使我們換了個角度,但是因為光照不足,仍然無法看清車輛側面或者后方的物體,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減速慢行,為你更換觀察角度爭取更多的時間,在確保安全無誤的情況下,才繼續前行。
最后是反應速度。由于人的生物本能,白天光線強,能看清周圍的事物,反應速度自然也比較快。不過到了晚上,因為人們在白天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勞動,身體也會進入疲憊的狀態,這時候的人體反應就會變慢。有些過于疲勞的司機,在夜間駕駛時甚至會打瞌睡,這是相當危險的。所以夜間的時候駕駛車輛速度降低也不足為奇了。我們不是在跟時間賽跑,我們是在跟生命賽跑,所以不能著急。
綜上所述,在晚間駕駛汽車的時候,應該盡量打起精神來,如果感到疲勞則適當休息后再駕駛。最關鍵的就是車速一定要慢,只有在慢速行駛的過程中,人才會有充足的反應時間,以防不測。